一些用人单位非985高校学生不要
福建出台文件严禁大学生就业歧视
本报福州8月12日电(记者陈强 实习生吴荣奎)仰恩大学新闻学专业2012届毕业生小涂在毕业一年后,仍因未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单位而烦恼。不过,福建省近日出台的《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让他看到了就业的曙光。
小涂特别在意这份通知中提到的 “三个严禁”: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民族、户籍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小涂告诉记者,他找过几十家新闻单位,绝大多数都要求“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一批以上学历”,部分单位还有“985”或“211”学历、工作经验、户籍地等方面的限制。这使得这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连投简历的机会都很少,更不用说被录用了”。
记者在网上搜索招聘启事发现,就业歧视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招聘工作人员,要求“全日制211、985高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某省直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要求本科学历报考者应具有两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研究生学历报考者要求其本、硕专业相同或相近;某市红十字会公开招聘1名非在编人员,则要求具有“本市户籍”。
福建一些大学毕业生对省里“三个严禁”的通知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在网上表达了担忧: “企业已有定势思维,不招你不明说”、“一些单位可能会把显性条件变成隐性条件”……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罗和安呼吁,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在制度层面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问题。例如明确界定毕业生就业院校歧视的内容与类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排斥非“211”、“985”高校毕业生参与人才选拔聘用的资格、不得人为降低就业机会。此外,还要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健全反就业院校歧视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强化法律监督,健全反就业院校歧视的司法救济机制等,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了解更多法律法规,请登录我们的公益维权网站: 劳动争议调解网:http://www.ldzyt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ldzytj 微信小程序:劳动争议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免责声明】“劳动争议调解网”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仅供读者参考,并请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