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帮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劳动争议调解网,您可以  填写调解诉求 | 咨询帮忙 
    您的位置:首页  >  劳动新闻列表  >  新闻详细内容

    企业如何避免劳动者欺诈行为

    0
    发布时间:2023-02-07 10:14
    来源: 找法网
    浏览次数:995

     劳动法律师指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并不是劳动者一味的吃亏,企业也有许多困扰,尤其是遭遇就职者存在身份欺诈和简历作假的情况。


      劳动法律师介绍:所谓学历作假,一般是指低端劳动者,没有学历而伪造学历,低学历而伪造高学历,此学历而伪造彼学历等;所谓虚构经历,一般是指中高端劳动者,没有某种经历或经验而进行虚构,有的则是虚构工作时间和工作职务。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应当防范求职者的欺诈行为,避免导致单位被动招聘。


      (一)招聘阶段进行背景调查


      用人单位在经过简历筛选和面试后,对候选人不必急于录用,应当根据其简历和面试时的结果进行背景调查。背景调查可以从以下几种渠道进行:第一,可以从公安部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查询求职者身份;第二,可以从教育部门、学校查询求职者的学历信息;第三,可以通过求职者之前的工作单位了解求职者的工作表现、离职原因等。对于关键岗位,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的背景调查机构进行调查。


      (二)入职时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登记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没有向用人单位主动告知的义务,单位要预防欺诈,必须主动向劳动者了解情况。单位在新员工入职时应要求其登记各项基本信息,信息内容可以包括用人单位想要了解的各个方面,当然这些信息应当与工作有关,不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登记表上应同时注明信息登记虚假、遗漏的后果,如用人单位可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解除劳动合同等。基本信息登记表应当要求劳动者本人亲自填写,一旦日后因就业欺诈发生纠纷,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三)存在欺诈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发现劳动者的就业欺诈后,如果确实是因为该欺诈行为才导致用人单位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可以即时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欺诈的程度足以影响劳动合同的订立,如果达不到这种程度,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很有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陷入违法解雇的境地。


      通过劳动法律师的介绍,相信企业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遇到作假简历等情况,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关系,不必担心就职者追究解雇责任。

     

    了解更多法律法规,请登录我们的公益维权网站: 劳动争议调解网:http://www.ldzyt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ldzytj  微信小程序:劳动争议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免责声明】“劳动争议调解网”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仅供读者参考,并请承担全部责任。


    维权指南 | 法律说明 | 人才招聘 | 企业风险防控 | 联系方式 | 合作律所 | 关于我们 

    福建议和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主办      劳动争议调解网 承办
    服务热线:0591-83738110   83768110    微信公众平台:ldzytj
    服务地址:福州市仓山区汇创名居2期45幢
    未经ldzytj.com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1902335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