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帮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劳动争议调解网,您可以  填写调解诉求 | 咨询帮忙 
    您的位置:首页  >  劳动新闻列表  >  新闻详细内容

    单位不能收员工“成才费”

    0
    发布时间:2023-02-13 11:07
    来源: 中工网
    浏览次数:636

    日前,姜淑芳等17人分别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此后,公司将他们送往外地进行了半个月的上岗前职业教育培训。他们经考核合格并获得相关证书后,公司以防止他们跳槽和为避免公司损失为由,要他们每人交纳600元的培训“成才费”。并明确表示,如果他们严格履行合同,则在期满后全部予以退回;反之,则不予退还。专家表示,该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

      一方面,该公司必须自行承担培训费用。《劳动法》第6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法》第28条规定:“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规定。”可见,对职工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教育,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必须无条件承担相关费用。

      另一方面,该公司无权向职工收取押金。《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该公司要姜淑芳等人交纳“成才费”,其实质是将之作为防止他们跳槽、避免造成自身培训损失的担保押金,当属转嫁风险与责任,明显与法律规定相悖。

      该公司如此做法,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将“成长费”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了解更多法律法规,请登录我们的公益维权网站: 劳动争议调解网:http://www.ldzyt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ldzytj  微信小程序:劳动争议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免责声明】“劳动争议调解网”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仅供读者参考,并请承担全部责任。





    维权指南 | 法律说明 | 人才招聘 | 企业风险防控 | 联系方式 | 合作律所 | 关于我们 

    福建议和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主办      劳动争议调解网 承办
    服务热线:0591-83738110   83768110    微信公众平台:ldzytj
    服务地址:福州市仓山区汇创名居2期45幢
    未经ldzytj.com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19023355号-5